VTEM Slideshow

五旬節聖潔會大埔永光堂

同尋異象 復興靈性 領命啟航





聚會時間 聯絡我們 需知指引
 
作者 李裕後

寫給大專和初出來工作弟兄姊妹 (3/4) (22Aug16

 

1. 簡單測試自己類型

 

想知道自己屬於6項,那類工作態度,可以多留意自己對工作反應,問身邊肢體。也可以留意日常討論的方向和用字。比如有時我和弟兄姊妹討論某些事, 有人會與我研究如何做得好些 (4/5),有人執著對錯(3),有人拼命說不可能,自己是不可能做到的,也有人衹喜歡閑聊(kill time)慢慢就轉移話題(1/2

 

2. 懂普通話就夠?

 

有人認爲中國崛起,懂中文就夠了,這個不太對,因除了工作,我們去外地旅游,英語還是唯一語言。而且,未來香港被大陸同化的機會很高,在中國人的社會隻懂中文沒有什麽競爭力。就國内而言,稍有財力,都會把兒女送到外地讀書甚至移民。中國人對外國還是很傾慕的。

 

以下是個人對香港前景的看法,有些負面,希望不會成爲事實。 

 

首先中國認爲對香港被割讓是國恥,最終要收回,以中國一個城市來管治。 回歸前英國嘗試用治權換主權被拒絕,衹承諾一國兩制50年,就可看出。在這50年,盡量在香港攢大錢,學習香港的優點,如大陸企業來港集資,滬港通,深港通,高鐵,三跑,東江水等。此外,逐步高中低各方面進駐香港,應是國策。舉例:香港有自己貨幣,法律,駐軍,駐外國辦事處,政黨等,這些是首都北京都沒有的特權。但現在每天有150個單程證,卻是省級政府(廣東省,不是中央政府)批出,香港卻沒有審批權。香港政府沒有相應高度的政策,比如責成什麽部門,幫助新移民融入香港,衹説大家要包容,交給民間社福機構處理,結果自然是同化香港人,多於新移民被改變。現在每天150x 365 x 50= 273萬人,假如一半申請家庭團聚,一半有一個小孩,到2047年,就可能有近五百萬新移民,相對於港人生育率下降,新移民足以改變香港文化,制度。再者,香港的經濟利益都應該榨完了。

 

 

其他包括大量資助國内學生來港讀書,投資移民。中資公司中高層早有内地人在港工作。前綫人員如超級市場,快餐店,甚至大學講師已有講普通話的。早陣子有醫護,遲些可能是律師。還有普教中,國内財團來港買地,傳媒自我審查等等。香港的文化,慢慢就會與内地接軌。到香港文化和内地差別無多,而我們衹懂中文,新移民反而有國際視野,對我們的年青人來説,就較難競爭了。

 

所以個人建議,(大家可以不同意),有機會多學英語甚至其他外語,到外國交流,擴寬視野。要學普通話,認真練一年半載已經可以不錯,如以普通話(現代漢語)取代粵語,特性和文化的優越性就失去了。

 

3. 選擇交流/實習的國家,如果有。。。

 

如果有機會到外國交流/實習,又可以選擇地點,不妨按自己的行業,多考慮一下,因有不同優勢。一般來説,從整體或某些個別行業發展來看,可分一二三綫國家。 

 

亞洲區内的一綫國家/城市是新加坡,香港,首爾(内需),東京(内需),悉尼,麥爾本。1.5綫是吉隆坡,臺灣(内需)。二綫是泰國(内需),檳城(半導體廠區),雅加達(内需),新西蘭(内需)。三綫是胡志明市(内需),達卡(孟加拉首都,内需),新發展像緬甸,斯里蘭卡等等。一般而言,在一綫國家待過,去二三綫國家就比較受歡迎,像在新加坡做過,去越南ok, 反過來就難些。

 

首爾,東京,臺灣雖是前列,但因語言限制,除非將來留在當地發展(内需),回來香港幫助就不大。英美,西歐比較發達國家可以算是一綫國家但英語系國家雖好,但人種不同,文化習慣不同,交流沒問題,但如果有機會工作幾年,回來也較難適應。而且現在亞洲,尤其二三綫國家潛力很大。我有好些英美和歐洲行家,來了亞洲,就不回去。有些更娶了當地太太,落地生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