VTEM Slideshow

五旬節聖潔會大埔永光堂

同尋異象 復興靈性 領命啟航





聚會時間 聯絡我們 需知指引
 
作者 李裕後

加入教會? 信仰不衹是個人的事嗎? 20May16

 

在洗禮時,牧師問完願不願意接受主耶穌爲個人救主後,會問加入教會。 ‘加入教會’需要在一家特定的教會固定聚會,在那裏與肢體相處,互相建立。故此,有在其他教會洗禮肢體,因各種原因來到大埔堂,一段日子後,覺得想留在這個群體,就需要進行轉會禮。 

 

這些概念,説的簡單。 但在日常運作,有些人可能不自覺地認爲信仰衹是個人的事,而與加入教會的想法違背,而且影響很大,這裏談一下。

 

(1)教會是神命定個人成長的方法

 

起初始祖阿當夏娃犯罪,不單是個人與神關係割裂,也導致人與人割裂,所以有該隱殺兄弟阿伯的故事。基督的救贖,除了個人與神,也有人與人和好的救贖。因此信徒可以在教會里,有世上得不到的真誠相處。另文曾提過天國。真正永恒天國在將來,但現在也彰顯於天國國民中。(信主的人)

 

再者,信主的人在普遍不信主的社會,很難維持不同的價值觀。在教會群體,信徒得到互相支持,生命就容易成長。 希伯來書10:25 你們不可停止聚會,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,倒要彼此勸勉;既知道那日子臨近,就更當如此。

 

(2)衹看信仰是個人事情的影響

 

教會是很複雜的群體,不同背景的人,觀點可以很不同。原理上大家又平等,難免產生問題。不像在公司,對錯可以由商業目標,和老闆/下屬關係判斷。一個人如果看信仰衹是個人的事,有時會覺得教會很多問題,爲什麽其他人,包括組長,導師,團長,長老,甚至牧師,都看不到?甚至覺得其他人都錯,衹有自己是對。久之便灰心,衹出席崇拜,已經覺得做到很好。甚至轉到別的教會,期望找到完美。

 

聽過這樣的説法:當你看到一家完美的教會,也會因你的加入變得不完美,很有道理。沒有完美的教會,因組成的人不完美。 如果我們覺得教會好像一個機構,衹屬于牧師和負責牧養的肢體,自己是反對黨時,不妨提醒一下:自己也是教會一部分。有事對教會比如團長,組長,牧師等不滿的,私下討論,衹會越來越多怨氣, 對肢體關係和教會成長,毫無好處。與其猜度,不如直接向當事人查詢或討論,通常我們會發現,沒有誰是懷著惡意,特意製造問題的,有的是不同的考慮和處理手法。( 路加福音 6:41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,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?)見到肢體有不滿,應該去鼓勵與相關肢體討論,而不是火上加油。

 

另外也碰過一些例子,說我是向神負責的。講出來好像很敬虔,但這些人卻不接受任何牧養肢體的教導。背後其實是個人主義,以自己的喜好在教會牧養之上。 道理很簡單,其他人不是向神負責? 順服教會就不是向神負責? 也有人喜歡這家教會的講道,但另一家教會的肢體比較投契, 更喜歡第三家教會的崇拜音樂,結果就有時返這,有時返那。變成享受教會的服務,而不是投身與弟兄姊妹去建立基督的身體。(教會)

 

也有人說,牧師和導師也可以有錯。這個當然,人人都會錯,我們還未到新天新地。連彼得剛被主耶穌稱贊爲教會的基石,馬上又被罵衹體貼人的意思,不體貼神的意思。 但主在復活後卻指明彼得牧養教會。而彼得普遍被接受爲第一任教皇,他按手之後的牧者,一代一代。。。直到我們的林牧師。再者,牧者對聖經的瞭解,也比會衆多。聖經也明明要求我們尊重牧者。 (希伯來書 13:17 你們要依從那些引導你們的,且要順服,因他們為你們的靈魂時刻警醒,好像那將來交帳的人。你們要使他們交的時候有快樂,不致憂愁,若憂愁就於你們無益了。)老實説,指責自己的牧養團隊,好像很威風,但到了我們教導下一代,他們用同樣方法取代尊重和溝通,我們又何自處呢?

 

至於肢體之間,聖經教導是互相支持,不是指責。(以弗所書 4:1-3既然蒙召,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, 凡事謙虛、溫柔、忍耐,用愛心互相寬容, 用和平彼此聯絡,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。)許多教會不能成長,就是因爲人際問題。 

 

如果我們能有聖經教導的態度,不論對牧養團隊,或弟兄姊妹,很多問題就能一起解決,個人和教會也可以成長。

 

共勉之。